黑龙江经济网讯(王力 记者马朝林)在国庆假期期间,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阿木尔林业局按照“南黄芪、北芍药”的发展模式,利用秋高气爽、气温寒凉的有利时机,拉开了大规模种植黄芪的序幕。
据了解,由于气温因素,秋季种植的黄芪种子不发芽,到明年开春时节种子从休眠状态苏醒过来,有利于种子生长,提升种子成活率。
阿木尔林业局红旗林场职工在母树林基地种植黄芪
红旗林场母树林位于林场S218省道对面,原为食用菌养殖基地,自2017年开始在此种植了552亩黄芪,成为黄芪种植示范基地。今年春天扩种了260亩,达到了810亩。今年国庆假期组织人员扩大种植面积达到了1000余亩。同时,在2—3线9公里处种植1500亩黄芪的基础上,今年国庆假期期间加大黄芪种植密度,把绿水青山变成道地药材“基因库”。目前,人工种植黄芪最高已有40—50多公分。
绿林林场2—5—1线4公里处是沙土地,适合黄芪种植,且长有大片野生黄芪,有的已被人起收。今年国庆期间,绿林林场采取人工穴状种植的方式,在阳坡播种了黄芪种子,达到了260多亩。
阿木尔林业局绿林林场职工在适合种植黄芪的地块点播黄芪种子
国庆假期前后,青松林场、依东林场分别在适合黄芪生长的地块,种植了黄芪。截至目前,全局种植道地药材5731亩,其中黄芪达到了3500亩规模,金莲花60亩,返魂草270亩,赤芍1811亩。
由于大兴安岭地区地处寒温带,夏季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天然纯降水,使得这里生长的道地药材具有天然、绿色、药效强的特点。
阿木尔林业局人工种植的黄芪长势良好
据阿木尔林业局蓝领山特产品销售店负责人高桂杰介绍,地产黄芪深受外地客户青睐,道地药材供不应求。
为了扩大黄芪道地药材规模,阿木尔林业局将把黄芪种植基地打造成种源基地,促进黄芪产业良性循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