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黑龙江经济网 > 伊春 > 建龙西钢
建龙西钢张达鑫创新工作室获“黑龙江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
来源:黑龙江经济网   编辑:郑伟   2021-11-29 14:07:46

黑龙江经济网讯(尹菲 记者仉庆华 )机器的轰鸣声在耳边响起,偌大的生产车间里,工人寥寥无几。目之所及,无人驾驶的天车在穿梭作业,机器人不知疲倦地挥舞手臂,将一张张标牌整齐地贴在成品钢上,整个过程流畅、迅速、毫无失误和碰撞,这里就是建龙西钢双高线成品区。

2020年,张达鑫创新工作室在企业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的三年规划下,以“敢为人先,迎难而上”的气概,开启了探索新知的攻坚旅程。

乘时代之风,踏革新之路。创新工作室立志高远,突围破壁,实现了建龙西钢信息化、工业化、智能化建设领域上从无到有的嬗变。

看成就,“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朴素但绝不失深刻的道理。

张达鑫创新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屡屡交出亮眼成绩单,成为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攻坚工作中的核心力量。

回首两年创新路,从荣获“2019年黑龙江省数字化(智能)车间”的高炉热风炉智能燃烧项目,到彰显企业科技形象的双高线挂标机器人项目;从开启黑龙江省工业5G新时代的双高线5G天车远程集控项目,到全面升级企业生产制造流程的MES执行制造系统项目;从实现智能化、无人化废钢验质的废钢智能检测系统项目,到体现高超维修技术的电气设备修复及机修项目。

工作室树立了一座座里程碑,创造了一次次新辉煌。创新工作者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更是为企贡献的无私匠心,赶超先进的坚定决心,科技自强的必胜信心,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给建龙西钢以信心和力量。

重视科技创新,走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之路是正确的!

尊重人、培养人、激励人、成就人的企业文化是被员工高度认可的!

近三年来,该工作室共获得实用新型专利项目2项,软件著作权12项,省市工信委奖项1项,省市科技局奖项2项。公司级创新15项,厂处级创新一等奖16项、其他奖项80余项。

遇强则强,团队成绩斐然,个人硕果累累

创始人张达鑫荣获建龙集团“建龙五一工匠”,成员王辉荣获“龙江工匠”及伊春市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优秀奖,成员张达瑞主持的《施耐德CONCEPT升级UNITY改造项目》荣获省百万职工“五小”创新竞赛一等奖。

2021年,“张达鑫创新工作室”被黑龙江省总工会命名为省级劳模与工匠创新工作室。

每一次的抵达,都意味着新的出发。

张达鑫说道:“每次走下领奖台,就一切归零,回去还要更加努力,与时俱行。”

瞻未来,“快马加鞭未下鞍”

以工作室为舞台,以智能化为坐标。

张达鑫创新工作室自有特色。

基础设施齐全,大到自动化实验间、机器人研发工作间、小到恒温焊台、示波器、测试设备等维修工具,5G边缘控制器、边缘云等信息系统开发工具一应俱全。

科学动态管理,成员以课题小组形式动态组合,目前组建了5G+工业互联网课题应用小组,自动化创新攻关小组、大数据开发小组等,同时提升激励考核及成果反馈机制。

成员合作紧密,项目进度日汇报,遇到问题共协商,成员间的互相讨论,经常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大家相互启发、学习,不断突破已有的认知框架,追寻新的发现。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来栖

工作室从初始的7人发展到现在近20人,在张达鑫的带领下,团队勤勤勉勉、脚踏实地,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创新两个字,写在每一个成员的基因里。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

团队的未来远不止于此,积极进行成果转化,正在将双高线5G天车远程控制项目的经验复制到双高棒天车,并在此基础上,开发焦化四大机车的无人值守项目,实现推焦车、拦焦车等机车的无人化。

除此之外,5G+边缘计算的高炉捞渣无人天车、标识解析开发应用、国产自主PLC应用、基于网络大数据的企业云服务平台、铁路运输智能管控平台、智控中心规划等项目按步实施,将进一步推进建龙西钢向数字化智能工厂转型升级。

打铁还需自身硬。

如何做到自身硬?关键是把基础打牢,打扎实。进一步提升工作室的基础管理水平,让工作室在各种项目、攻关技改方面发挥突出作用,让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让创新工作室特色成为建龙西钢亮色。

以人才队伍之强,兴西钢发展之帆。

履职责,“红军不怕远征难”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从业二十余载,张达鑫遇到的难题并不少。

2018年9月,15000制氧自动化控制的核心PKS服务器因年久损坏,直接影响制氧生产。紧急咨询霍尼韦尔厂家后,得到回复:

“只能升级,费用为20多万。”

会议室一片寂静,张达鑫打破了沉默:“咱们自己修!”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

张达鑫身先士卒,带领团队加班加点进行修复。面对具有“成套性”特点的老系统,修复工作停滞不前。他们封闭攻坚,碰头讨论,大胆尝试。

“如果我们移植呢?”张达鑫说出了心中的念头。

18小时连夜的技术攻关和反复实验,分析数据,查找资料。面对眼前的技术难题,他们毫不退缩,始终保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终于实现了研华工控机的成功替代,将PKS上的英文操作系统及软件整体移植到工控机上,攻破了系统成套性约束,实现了硬件无关性。

有了这次系统移植成功案例,此类特殊设备服务器硬件的损坏及老化维修便有迹可循。

2021年10月17日16点50分,炼钢新区光谱系统启动异常,光谱系统因硬件损坏无法使用,工作室立刻组织人员进行技术攻关。

借鉴当年移植15000制氧GUS工作站和PKS服务器的成功经验,圆满完成了光谱系统的移植工作。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多年来,张达鑫修复的大大小小电气设备遍布全厂,这种不怕难的垦荒精神始终指引着团队成员向前,再向前。

生逢大有可为的新时代,人人都是奋斗者,张达鑫工作室的每一位创新工作者都将守其本、履其职、挑其担。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号-10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非授权转载,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