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黑龙江经济网 > 图片新闻
抚远,73万条大马哈游向太平洋
来源:黑龙江日报   编辑:刘艳玲   2022-05-23 14:32:51

抚远市水产局繁育车间的大马哈鱼苗。

□文/摄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玉玺

大马哈鱼的名字源自满语“达依马哈”,意为“大群的鱼儿回来了”。它们在淡水中出生,然后到海洋中长大,成年后再重返故乡生殖后代。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捕捞,大马哈鱼野外种群的资源量和分布受到了严重影响。近年来,我省通过增殖放流、设置禁渔期等做法极力保护这些大马哈鱼,恢复野外渔业资源。

苏里江 大马哈鱼迁徙从这出发

乌苏里江全线开江的一个多月后,抚远市水产局在乌苏里江畔举办了大马哈鱼苗的放流活动。由水产局抚育的73万条大马哈鱼苗将从这里由江入海,省环保教育学会远程连线水产局,直播这次活动。

在抚远市水产局繁育车间内,银色的大马哈鱼苗在水中欢快游动。水产局的技术人员介绍,每年10月水产局开始抚育大马哈鱼苗,为有效提升成活率,在水温、水中氧气含量、繁育时间把握、消毒频率等方面都有一套科学的标准和流程。经过半年多的抚育,如今鱼苗们已经符合野外放流的标准。

据了解,抚远市自1989年开展增殖放流活动以来,已累计放流大马哈鱼苗4200多万尾。与此同时,东宁市、饶河县、嘉荫县也陆续开展了鱼类增殖放流活动。

由江入海三年之约 大马哈鱼迁徙之路漫长而艰辛

大马哈鱼们进入乌苏里江后,将会去哪?

它们集结成群后,将顺流游到黑龙江入海口进入北太平洋。三年后的秋天,它们将再回到这里繁育后代,落叶归根。

三年后,大马哈鱼们回乡之路是怎样的?

大马哈鱼的回乡之路漫长而艰辛的,不仅有数米高的瀑布、浅滩和礁石,还有许多动物伺机捕食它们。

大马哈鱼们历尽千辛万苦抵达故乡后,马上开始寻找水流清澈、沙砾低质的河段进行产卵。过不了多久,它们的后代又会在这里开始孵化、生长,延续它们父辈的生命轨迹,生生不息。

谈及大马哈鱼的重要性,省环保教育学会负责人高瑞睿说,大马哈鱼的洄游迁徙给我国内陆带来丰富的海洋物质,同时也养育了北方民族和沿岸动植物,尤其是在河流生态系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保育作用,它们发挥着基石物种、伞护物种的重要作用。

保护力度逐渐加大 为大马哈鱼创造安全的生存环境

近年来,我省在保护大马哈鱼等野生鱼类方面逐渐加大力度,陆续出台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野生鱼类资源保护的意见》《黑龙江省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办法》《黑龙江省边境水域渔业捕捞生产管理办法》等文件,为大马哈鱼等野生鱼类保护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今年4月,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了2022年禁渔期通告,自5月16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实行禁渔。按照通告要求,渔船、渔具要全部撤出作业场所(滩地),渔船实行集中管理,专人看管,不能集中管理的要船机分离、船上岸、网入库。

据省环保教育学会统计显示,2022年绥芬河水域及其它水域的禁渔期时间有所延长,尤其是绥芬河水域的禁渔期有了显著的变化,比往年增加了10月份一整个月。

对于禁渔期的延长,高瑞睿表示:“这是一个好消息!绥芬河东宁段是我省境内少数拥有大马哈鱼洄游产卵的水域。10月份正是大马哈鱼洄游繁殖的高峰时期,设置禁渔期对绥芬河水域野外大马哈鱼种群延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它们创造了更安全的生存和繁衍环境。”

此外,高瑞睿建议,一是要加强对放流水域的鱼类资源检测,检测该水域鱼类资源及水域情况的变化,以便确保该水域结构和功能适宜鱼类生存。二是要建立繁育技术及放流站的标准,促进各个放流站鱼苗的存活率和野外适应能力。三是放流最好选用本水域内的本土鱼种,最大可能保存基因多样性。

“希望三年后,放流的大马哈鱼能够陆续回来。我们对着水中成群的大马哈鱼,共同喊出一声——达依马哈!”高瑞睿笑着说。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号-10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非授权转载,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