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黑龙江经济网 > 法治龙江
望奎县人民法院召开关于打击惩治“帮信罪”新闻发布会
来源:黑龙江经济网   编辑:崔冰   2023-12-01 15:18:07

黑龙江经济网讯(王全友 刘洋 记者马朝林)11月29日,望奎县人民法院召开关于打击惩治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新闻发布会。审判委员会委员、四级高级法官杨长龙作主旨发布,刑事审判庭副庭长、一级法官赵庆鹏出席发布会并通报了3起帮信罪典型案例,发布会由政治部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唐文生主持。黑龙江经济网、人民法治网、绥化晚报、望奎融媒体中心等媒体应邀参加发布会。 

杨长龙表示,近年来,随着电信网络诈骗、开设网络赌场等网络类案件的发生,相应的下游犯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犯罪也随之呈逐年大幅上升趋势,就望奎县法院近年来审理的帮信罪案件来看,也呈现上升趋势。

望奎县人民法院审理“帮信罪”的基本情况:自2021年以来望奎县法院共受理该类犯罪案件15件,涉案被告人 61人,判处拘役四个月至有期徒刑一年零七个月不等的刑期,并处二千元至二万五千元不等的罚金。其中2021年4件,2022年4件,2023年7件,审结数量及所占刑事案件比例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涉案上游犯罪流水资金达40多个亿。

望奎县法院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从审判工作角度分析研判帮信犯罪的原因、特点,坚决全方位打击帮信犯罪,坚决遏制该类犯罪的蔓延态势。

帮信罪案件主要具有如下特点:“90后”“00后”系高发人群,“三低”现象突出。望奎县法院审理的帮信犯罪案件作案人员中,低年龄、低学历、低收入的“三低”人员占比较高。其中“90后”“00后”32人,占52.5%,无业人员56人,占91.89%,初中及以下学历51人,占83.69%。这类人员社会经验不足,对帮信罪缺少警惕和防范意识,对“两卡”类“低成本、高收入”下的金钱诱惑难以抵制,经受不住诈骗团伙的拉拢、利诱,有的甚至由最初赚取佣金的“工具人”,演变为组织、拉拢、招募下线的“牵头人”,从而陷入帮信犯罪泥潭不可自拔。

单个案件涉案人员多。大部分案件都存在多名涉案人员,涉案人员之间往往都是亲朋好友、邻居、同学等,有的是碍于面子将银行卡、手机卡借于他人使用;有的是为了蝇头小利将卡出售或出租给他人使用,最终被不法分子用于犯罪,而给自己带来刑事风险。

犯罪行为趋于团伙化、专业化。帮信罪主要依托网络这一介质,而网络的互联性特征让帮信罪具备明显的团伙化和跨地区特点。犯罪从早先单一的个人“供卡”,逐步向拉拢同乡、同学等“熟人”,团伙化分工合作方式转变。

支付结算型帮助为主要模式,层级化趋势明显。本院办理案件中,最常见的类型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仍为他人提供银行卡或者微信账号等用于收取违法所得。最底层的“卡农”,提供本人银行卡及配套U盾、身份证、电话卡(俗称“四件套”),上层“卡头”租借、收购后再逐级转移,最终由上游网络犯罪人员实际控制。随着“断卡”专项行动的开展,又逐渐衍生出“跑分”平台、微信群抢红包等更加灵活隐蔽的犯罪手段。

另外,由于该类犯罪主体多元化的特点,被告人在实施帮信犯罪活动时,又衍生了其他犯罪,比如“黑吃黑”,在帮助结算过程中,私自将卡内资金取出占为己有,则可能构成盗窃罪;明知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予以转账、套现、取现,根据个案的具体情况,又可能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如何防范此类案件的发生。“帮信罪”主体多元化的犯罪特点决定了在“帮信”犯罪的预防、控制和打击上需要动员社会多方面的力量,包括司法机关、法治宣传部门、网络运营商以及电信、金融部门等,联动打击,推进社会预防和管控。在下步工作中,为了确保案件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相统一,望奎县法院将继续加大司法投入。  

县法院将与县公安局、检察院、市场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形成打击整治合力,坚持宽严相济、提升素质、能动履职,优化办案效果。

县法院将通过组织旁听庭审、发布典型案例、发放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加大法治宣传,并充分利用“法治副校长”进校园普法授课、“一村一社区一法官”这一普法联动平台,引导青少年及广大人民群众提高个人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减少为蝇头小利出卖或出借个人银行卡、电话卡、支付账号等现象发生。

通过个案,发送司法建议的形式,督促警醒网络运营商和网站管理者要加强网上交易内容的监管,防范违法有害信息的传播,金融监管部门对被用于网络犯罪的“两卡”采取立刻冻结或注销,并使之无法解冻或挂失补办,形成防范治理合力。

下一步,望奎县人民法院将继续加大对帮信犯罪的打击力度,强化类案审理研判,推动诉源治理,深化以案释法,全力维护辖区社会稳定,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为“平安望奎”贡献司法力量。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号-1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非授权转载,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