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黑龙江经济网 > 龙江新闻
两会头条|文化旅游“特”字当先
来源:黑龙江日报   编辑:韩建国   2024-01-26 10:07:36

张贵海代表

高广生代表

马佳委员

卢艳华代表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报记者 刘欣 马智博 刘艳

这个冰雪季,我省旅游人气火爆热度屡创新高,多项数据突破历史,交出了一份振奋人心的文旅“成绩单”。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加强文旅产业市场化运营、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智慧化赋能,不断提升文旅产业发展质量。持续开展夏季避暑和冬季冰雪旅游两个“百日行动”,不断增强龙江特色文旅吸引力。持续叫响“北国好风光·美在黑龙江”品牌,更好发挥旅游资源优势,把绿水青山、冰天雪地更好转化为金山银山。借势当下良机,如何推动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我省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将目光聚焦于“文化旅游‘特’字当先”——

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有“热度”更要有“温度”

“省市各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新业态、新场景层出不穷,省内外主流媒体以及自媒体的矩阵式多渠道宣传,几场大雪把黑龙江的冰雪环境和氛围‘拉满’……种种利好因素的叠加,让今冬龙江冰雪旅游火热‘出圈’,不断积蓄发展新动能。”省人大代表张贵海表示,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就要抓好创新产品供给,提升服务质量等各项工作,让龙江的四季既有“热度”又有“温度”,不断激活文化旅游内生动力。

张贵海代表认为,除了要提供更加精准、精细的服务外,还要发挥黑龙江人的主人翁精神做好“东道主”,为消费者和远方的客人提供优质服务。增加四季贯通的旅游业态,通过新项目、新业态、新场景吸引人们到黑龙江体验时时新、年年新的感觉。此外,还应将旅游景区、街区、城区、农区、林区形成多区结合、多区互动,深度挖掘区域中的文化,让文化为旅游赋能,打造具有龙江特色的产品。

发挥资源优势做精康养旅游

省人大代表高广生表示,我省冬季冰雪旅游特色鲜明,夏秋季旅游也极具打造价值。因此,我省要打造好这两大旅游品牌,使冰天雪地和绿水青山都变成金山银山。

夏季,当南方开始“高热”之时,我省的“天然大空调”已将冷气开大,处处藏着清凉与舒爽。借助天然优势,做好夏季文旅项目的开发,形成一批形式多样的特色旅游项目,让游客们在尽享夏日清凉的同时,玩得开心,游得畅快。高广生代表说,我省的黑土地和森林环境也有利于中药的种植与发展,应大力推进森林康养及中医药康养旅游,在哈尔滨、牡丹江、七台河、伊春等地开辟“森林康养+中医药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及旅游路线,提供体验性强、参与度广的健康旅游产品;重点建设一批集森林旅游、中药材种植田园及采摘、药膳食疗保健、中医药养生保健于一体的康养旅游基地,助力我省夏秋季康养旅游的内涵更加丰富,将我省旅游品牌的“特”字文章做大做强。

用“文化自信”做好“长红”的延续

省政协委员马佳表示,黑龙江省的冰雪、文化、美食,还有热情好客的群众,成就了今冬冰雪旅游的火爆。接下来,应思考将文旅深度融合,围绕特色鲜明的冰雪文化主题,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冰雪文化旅游IP品牌。“例如,哈尔滨的冰雕艺术和松花江冰雪嘉年华、省杂技团的‘冰秀’以及省京剧院创排的《冰道》等都是对冰雪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马佳说。

非冰雪季,如何用“文化自信”来做好“长红”的延续?马佳认为,可围绕哈尔滨独特的建筑风格,如哈药六厂可以和歌剧相结合,演绎属于哈尔滨的“北欧风情”;将传统戏曲中的红色经典与龙江的红色教育基地结合,如京剧《智取威虎山》《赵一曼》等剧目可截取片段在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巡回展演。

深挖民族特色底蕴助推经济发展

省人大代表卢艳华认为,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弘扬民族文化、推广传统文化,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黑龙江有着包容互鉴的少数民族文化底蕴,满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在此聚居生活,历史积淀深厚,民风民俗以及节庆活动极具地方特色,值得游客前来一探究竟。

“要依托地域特色,围绕民族民俗、田园风光、非遗技艺等元素,加快开发更多叫好又叫座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塑造更多具有黑龙江特色的民族旅游品牌,推动民族地区旅游发展,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地方性节庆活动,把传统民族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新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卢艳华说。

作为赫哲族非遗文化传承人,卢艳华表示,我省应在传承和保护文化的同时,将“伊玛堪”等文化瑰宝搬上舞台、景区,为更多的游客和市民打开了解、体验少数民族文化的窗口。

图片除署名外由本报记者 马智博 荆天旭 张春雷 刘欣摄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号-10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非授权转载,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