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经济网讯(刘晓东 记者马朝林)在北纬52°的莽莽林海中,曾见证清代采金盛景的“古黄金之路”,如今在践行“两山”理论下焕发新生机。
近年来,十八站林业局立足资源禀赋,坚持“两业并举”,孕育出“从林间到舌尖”的全产业链条,让63.4万公顷的林下资源每年焕发2300万元产值,斩获各类博览会金银奖项85项,捧回“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金字招牌。
在蓝莓蜜汁饮品车间,全自动灌装线高速运转,吹瓶、灌装、封盖一气呵成。“年初引进这条生产线,每小时达到2000瓶产能”。负责人指着轰鸣的设备说。
十八站林业局以产业升级为核心,实现从“资源禀赋”到“产品矩阵”的跃升。开发天然矿泉水、“蓝莓蜜汁”和“蔓越莓蜜汁”等特色产品21款,推出蒲公英、桦树叶、金莲花等11类森林茶饮,支持专属图案定制服务,打造差异化竞争力。同时,打造“共享车间”发展模式,对野生山产品资源进行整合,统一生产标准与品牌形象,破解“小散乱”发展瓶颈。
以科技赋能“链”出生态双赢,精准把握“林草科技进兴安”三年行动战略机遇,建成林下示范基地193亩,实现森林多功能经营技术推广、毛尖蘑人工栽培、寒地五味子、蓝靛果忍冬等项目技术突破。
在寒地牧草试验田,利用“林-草-牧”生态农业模式,成功推广种植梯牧草、无芒雀麦、紫花苜蓿等耐寒牧草品种,为肉牛养殖提供优质饲料。建立肉牛养殖基地和肉干加工厂,引进优质肉牛160头,探索人工繁育技术,带动形成从饲草种植、肉牛养殖、种牛繁育和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肉牛综合产值大幅提升。
林业局职工冯心正通过网络直播间展示“野生蘑菇、蓝莓等特色山产品”,“咱林子里的好东西,贴上‘十八驿’牌子,订单嗖嗖涨!”
十八站林业局以品牌战略为引擎,推动产业链与文旅业深度融合,让生态产品“走出去”,让文旅流量“引进来”,截至5月末实现林下产值503万元。
通过注册“十八驿”品牌商标,将矿泉水、面粉、豆油、蜂蜜、茶饮等70款系列产品全部纳入品牌旗下,实施“地理标志+企业品牌”组合策略,打造“线上直播+线下网点”营销网络,让“十八驿”产品走进北京、哈尔滨等全国30多个城市。与此同时,立足驿站、民族和林业文化,建设古驿道驿站博物馆、森林风情版画展销馆、十八驿站自驾游营地、“萨吉满盛山”和“古驿小镇”等景区景点,完善民宿、房车营地、充电桩等配套设施,依托国家级摩托车赛事和鄂伦春民俗文化节等IP,上半年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25%。
十八站林业局以“绿”为笔、以“产”为墨,在莽莽林海中绘就了一幅“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振兴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