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经济网讯(隋颖 记者 祝东)秋日的引龙河农场,金黄的大豆田环绕着红顶白墙的居民楼,老人在社区广场散步,孩童追着落叶奔跑,这样的幸福场景,如今在引龙河农场随处可见。近年来,农场把 “民生答卷”写在百姓心坎上,从脚下的路、家里的水,到冬日里的暖、茶余饭后的乐子,桩桩件件都透着温度,让职工群众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科技清淤解痛点
“以前下水管总堵,厨房、卫生间总有异味,赶上雨天管道还时不时反污水,真是愁坏了。但现在好了,农场开展管道清淤工作,可是给我们解决了实际问题。”引龙河农场居民王大爷看着正在作业的施工团队,脸上满是笑意。
连日来,引龙河农场党委聚焦 “两供两治一业”民生项目,以“党群连心”为纽带,着力开展场区排水管网全面整治行动,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解难题,群众积极配合促推进,用实干打通地下“脉络”,彻底破解管道淤堵、排水不畅的民生痛点。
但与以往不同,此次整治不再依赖人工传统模式,而是投入CCTV管道机器人、QV检测设备等“黑科技”。针对检测出的淤堵问题,施工团队采用高压水枪冲洗与机械清淤相结合的方式,彻底清除管道内的泥沙、杂物,对发现的破损管道,及时进行修补或更换,确保排水通畅。
截至目前,已全面完成场区16.6公里的主次干道管道的排查、清淤疏通及破损点修复工作。
延长供暖更贴心
北大荒的冬天来得早、走得晚,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严寒是常态,但引龙河农场居民的家里,却始终暖融融的——这里的供暖期从每年 10月1 日一直持续到次年5月1日,足足 7 个月,比很多地方多了1个月的温暖守护。
“往年 10 月初就开始冷了,现在 10 月 1 号暖气准时热了,家里能保持二十三四度,穿件薄毛衣就行!” 家住农场龙宁小区的张大爷高兴的说道。
为了让居民安稳过冬,每年8月中下旬,农场供暖站就开始忙起来,检修锅炉、排查管道、注水试压,每一个环节都不敢马虎。
冬季供暖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事关职工群众切身利益,是必须保障到位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作。一直以来,引龙河农场将改善民生、关注民声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连续七年,每年长达7个月的供暖期是农场党委关注民生的有力举措。农场不仅投资购置安装30吨锅炉及附属设施,还通过多种方式,逐渐对老旧小区的供热管网进行升级改造。与此同时,农场还畅通服务热线,通过定点测温等方式,监测供暖情况,并成立应急抢修组随时待命,建立完善相关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抢修、抢险物资器材,确保百姓温暖过冬。如今,农场的供暖管网覆盖率达 100%,室温达标率稳定在 98% 以上。
甘泉入户省心力
“现在打开水龙头,水又清又甜,泡茶都比以前好喝!” 家住农场龙祥小区的周阿姨,每天早上都会接一杯自来水直接烧开喝。在引龙河农场,“放心水” 是居民生活里最踏实的日常,这背后离不开农场对供水保障的用心。
农场供水中心负责着全场近千户居民的饮用水供应,从水源地保护到水质检测,每一步都严格把关。
“我们每月都会对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包括浑浊度、余氯、细菌总数等 10 多项,确保每一滴水都达标。” 供水中心技术员刘宝仓拿着水质检测报告说,为了守护水源地,农场还在周边设置了防护栏和警示牌,严禁无关人员靠近,从源头阻断污染风险。
为了让职工群众喝上放心水、安全水,引龙河农场在升级改造供水管网的基础上,还对供水中心、龙康和龙惠小区三处供水泵房更新了自来水消毒设备,从而让广大居民吃上放心水。供水站还建立了 24 小时应急维修机制,居民遇到水管漏水、停水等问题,一个电话,维修人员就能及时上门。去年冬天,龙康小区一栋居民楼的主水管冻裂,维修队顶着零下 25 摄氏度的严寒,仅用 3 小时就完成了抢修,让居民很快恢复了正常用水。
“不管啥时候,只要水出问题,他们都能及时来修,太靠谱了!” 居民们对供水服务赞不绝口。
近年来,引龙河农场把民生实事办得贴心又实在,落到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路面从 8 米拓宽至 11 米;更换 381 盏路灯,点亮街巷;建设 4382 延长米暗排,疏通排水脉络;打造 8000 余平方米福泽广场与 3900 平方米职工培训中心,新增 2000 余平方米绿地。傍晚,广场上广场舞、太极相映成趣,孩子们嬉戏打闹;农场还定期举办丰收节、篮球赛等活动,去年超 1500 人次参与。引龙河农场用实打实的举措,让这里慢慢有了“居暖、路宽、城亮、渠通、景美、民乐”的新模样,让城镇品位提升,群众精神面貌改善,让黑土地上的生活既有“烟火气”,更有“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