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 娄程程 本报记者 刘畅
“往年雨季过后,田边全是冲刷出的小沟,秋收时农用车都不敢往边上靠,生怕陷进去。现在好了,这新修的护砌比‘盔甲’还结实!”9月的北大荒集团八五九农场第四管理区,600亩连片田块间的沟渠边,种植户李乃彬踩着脚下平整的护砌,指着田地里穿梭的农用车,满是欢喜地对记者说。
这片由8名种植户共同耕种的规模经营地块,因地势东高西低,每到雨季水流冲刷力较大,成了农业生产的“拦路虎”。“最关键是雨水把土壤冲刷走了,我们耕种的面积就减少了,这个问题特别棘手。”回想起之前的情况,李乃彬感叹道。
为了切实解决这一难题,八五九农场将沟渠修护工作提上日程,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通过规划与设计、前期测量,决定为沟渠修建护砌,以防止水流冲刷导致的土壤流失。“这个护砌采用了优质的石材和混凝土材料,沿着沟渠边缘铺设了一条坚固的防护带,主要好处就是结实耐用,还兼具美观,能使用很多年。”水利工程部工作人员徐欣介绍。
如今,走进这片高标准农田,曾经“坑洼难行”的沟渠已变身“坚实防线”。农用车在田边灵活转弯、调头,水流顺着护砌沟渠平稳排出,黑土牢牢“扎根”在田块里。“今年地里没再出现水土流失,庄稼长得比往年壮实,秋收肯定能有好收成!”看着沉甸甸的稻穗,种植户们脸上露出对丰收的期待。
近年来,为了让黑土地变“厚”、更“肥”,八五九农场坚持科学治理、有效保护、永续利用,积极与黑龙江省黑土保护利用研究院等各大院校合作,探索黑土耕地障碍消减产能提升技术。通过测土配方、标准化格田改造、水田节水灌控、轻简智能滴灌等保护性耕作技术,切实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田块间新修的护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