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9日讯(记者刘欣)9日,记者从省文旅厅获悉,经移动大数据测算与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分析,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我省累计接待游客2612.5万人次,按日均值同比增长13.3%;实现游客总花费111.2亿元,同比日均增长15%。
日均游客量与消费额均实现双位数增长,折射出我省文旅产业的强劲发展态势。在哈尔滨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游客穿梭于欧式风情与中式韵味交织的街巷,感受着历史与现代的脉动。在齐齐哈尔扎龙生态旅游区,观鹤表演吸引众多游人驻足;黑河、绥芬河中俄边境风情游热度不减,跨境游产品广受欢迎。
作为中国最北的旅游目的地,大兴安岭地区在这个假期表现亮眼。假日期间,漠河北极村景区迎来众多等待“找北”的游客。来自广东的陈先生一家特意选择国庆假期前来体验“神州北极”的秋色:“这里不仅有祖国最北的浪漫,还能感受独特的鄂伦春民俗文化,还与一场降雪不期而遇,实在是太惊喜了。”根据大兴安岭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提供的数据,假日期间北极村景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近13%,其中31岁至40岁游客占比最高,达21.57%。客源不仅覆盖东北三省,更远至广东、北京、河北等地。
这个假期,文旅融合正悄然激活龙江秋日经济,各地特色活动持续引流,让“流量”变“留量”,带动餐饮、住宿、交通等多产业联动发展。节日期间,全省举办了剧场精品大戏、景区沉浸演艺等各类特色文旅活动上百场。省评剧艺术中心在该中心剧场连演的两场大型传统评剧《回杯记》,吸引众多戏迷前来观赏,现场座无虚席。细腻的唱腔与精湛的表演让观众沉浸在故事的情感波澜中,掌声此起彼伏。不少年轻观众表示,这是他们首次现场感受评剧魅力,被传统戏曲的艺术感染力深深打动。
大兴安岭地区以“课本上的大兴安岭,祖国第一抹秋色”为核心主题,策划推出森林慢跑、五花山穿越、采山季民俗体验等沉浸式项目,以及全新打造的漠河神鹿极光馆、漠口老街等30个文化体验地,让游客深度感受大兴安岭的秋日生态与民俗文化魅力。此外,大兴安岭地区的32家A级景区实行免费开放,并投放255万元政府消费券,通过“满减抵扣”模式降低游客在文旅体验、特产采购等领域的消费门槛,推动“文旅+商贸”业态深度融合,有效释放假日市场消费潜力。
根据同程旅行平台数据显示,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我省过夜游客量增长强劲,全省范围内酒店预订热度同比增长超30%,其中齐齐哈尔和伊春两地的酒店预订热度增幅全省领先,同比增长在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