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黑龙江经济网 > 大兴安岭
新林林业局:科技为笔红松为墨 绘就生态经济双优新图景
来源:黑龙江经济网   2025-10-30 09:50:15

黑龙江经济网讯(崔红霞 薛忠旭)连日来,新林林业局紧扣集团“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在全域推进西伯利亚红松坚果林建设,以技术革新破解高寒地区林业发展难题,探索出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协同并进的新路径。

理念升级:从“被动培育”到“主动创新”。过去,新林林业局西伯利亚红松培育依赖传统实生苗培育技术,面临生长周期长、经济效益见效慢的瓶颈。如今,依托集团“两地两带四园”产业布局,新林林业局将西伯利亚红松产业作为践行“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理念的核心载体,打破“重种植轻研发”的传统思维模式,通过“优树筛选+工艺优化+基因优选”三维技术攻关,推动林业发展从“靠天吃饭”的传统模式向“科技赋能”的现代化模式转型,精准契合集团“改革先行示范区”创建要求。

科学育种:锚定“生态+经济”双核心。经多轮实地调研与科学论证,新林林业局持续深耕西伯利亚红松这一核心树种。该树种耐寒性强,高度适配大兴安岭地区立地条件,既能优化林分结构、筑牢区域生态屏障,其果实还成功入选黑龙江省“九珍十八品”公用品牌,是优质食用油与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通过建立全国首个西伯利亚红松种质资源库,筛选出抗逆性强、产果量高的优质母株,实现“生态防护、资源储备、产业增收”三重价值统一,为集团特色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精细管护:技术攻坚保障“成活见效”。新林林业局组建由林业专家、技术骨干构成的专项工作专班,全程严格落实集团营林生产三级验收制度,提升森林经营质量。创新采用劈接育苗技术替代传统育苗工艺,将苗木嫁接成活率提升5%-10%;同时搭建“无人机高空喷施+人工精准防控”的立体管护网络,结合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土壤墒情与气候数据。从穗条采集、嫁接培育到后期养护管理,每个环节均严格遵循林业技术规范,不仅使新植苗木成活率稳定在90%以上,更将西伯利亚红松结实周期从40年缩短至5-7年,有效破解高寒地区红松产业发展的行业痛点。

长远布局:打造“全国西伯利亚红松产业样板”。此次西伯利亚红松坚果林建设是新林林业局落实集团战略部署的阶段性成果。未来,新林林业局将以“科技+产业”为核心抓手,计划5年内广泛推广应用嫁接技术,打造集种质资源繁育、高效栽培管理、精深加工利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基地。经测算,基地进入盛果期后,每亩年产值可达0.2万元。通过深化产学研协同合作,将“新林经验”纳入集团规划推广体系,为寒温带林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助力集团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号-1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非授权转载,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