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经济网讯(崔红霞 薛忠旭)年初以来,新林林业局用绿色发展回应民生期盼,构建起“责任全覆盖、管护无死角、发展有路径”的工作体系,让每一片森林都成为“生态银行”。

新林林业局局级林长深入一线开展“巡山清套”行动(薛忠旭 摄)
体系筑基,织密全域管护网络。林业局秉持“明责、履责、监管、考核”原则,建立局、场两级林长体系,12名局级林长、67名场级林长分片包保,将管护责任精准划分至77个网格,签订责任状44份,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创新“林长+管护员+技术员”联动机制,构建“人防+技防+联防”三位一体管控模式,全年巡护里程超12万公里。依托《黑龙江省林长制条例》要求,将考核结果与干部考评、资源审计直接挂钩,落实终身追责制,筑牢制度“防火墙”。

新林林业局开展爱鸟护鸟保护宣传活动(张凯强 摄)
攻坚提质,厚植生态安全屏障。以林长制为抓手,开展“巡山清套”“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六大专项行动,累计出动人员5200余人次、车辆1600余台次,完成3100公里支岔线巡护,保证了野生动植物安全。聚焦森林质量提升,今年已完成森林抚育任务6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较推行林长制前提升0.41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增加350余万立方米。联动气象、公安等部门建立“火险会商+联合执法”机制,全年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01‰以下,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低于0.3‰,实现生态安全“零事故”。

林场工作人员正在采摘蓝莓(张凯强 摄)
绿色转型,激活“两山”转化效能。在林长统筹推动下,林业局探索“生态+产业”融合路径。依托优质林下资源,建成蓝莓、红豆等采集基地3.8万亩,年产野生浆果1100余吨、桦树汁3500吨,带动260余名职工增收。打造“林海穿越”生态旅游线路,串联管护站、育苗基地等特色点位,年接待游客量突破5万人次,实现生态旅游收入480万元。推动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中心苗圃为生态修复工程提供坚实种苗支撑(刘磊 摄)
如今的新林林业局不仅是筑牢北疆的生态屏障,更成为干部职工共享生态红利的幸福家园,以林长制激活了林海的生态活力与发展潜力,用实践诠释了“护绿就是护民生、增绿就是增财富”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