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冬季,对于农村来说,已经进入了农闲时期。可是在齐齐哈尔市克东县玉岗镇东风村,根本看不到唠闲嗑、打麻将、喝小酒的场景。走在村子里的街路上,很少看见村民闲遛,有的却是大家伙儿忙碌的身影。循着一阵阵清脆的“哒哒”声,来到了村东头新建的手套厂,这个厂虽然没有宽大的厂房,但是轰鸣的机器声、忙碌的人群,却给这个冬闲的小村子增添了生机和活力,跟正常工厂一样的节奏,为村民们创造了一个增收致富奔向新目标的平台。
在手套厂的厂房里,十几台智能手套编织机和配套设备,正开足了马力,一台台机器,精神抖擞地张开大嘴,“吃下”一卷卷原料棉纱线,伴随着机器各部位节奏的撞击声,纺织、锁边、成品等工序没多长时间,一只只白色棉线手套,便被机器源源不断地“吐”出来。整个车间里,各道工序都有人看护,衔接紧密、流畅自如,机器的声音如同一曲“交响乐”。
看似普通的小厂,背后运行的却是一个极具生命力的经营管理模式,“村集体领办+村内生产+就近销售”,这种村里根据具体情况创办的模式,有效地盘活了村集体的资源,将生产环节留在村里,将销售市场锚定周边,成功开创了“村庄产业发展、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三赢局面。
手套厂的出现,带来的改变是实实在在的。最直接的变化是,村民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以往农闲时节无事可做的村民,如今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我是本村村民,在手套厂打工,夏天一个月能挣4000到5000元。等到冬天,活儿就更多了,挣得也更多。农闲不闲,不用离开家就能挣到钱,收入多了,生活条件也比原来好了。”说起这些,村民邹天赐满脸都是幸福的微笑。
手套厂红火了,村民得到了实惠,村集体经济也得到了强筋壮骨,村里的事儿办起来也是顺畅。村支书刘春雷说起手套厂的事儿,还真是如数家珍:“我们是在2024年创办的这家手套制作坊。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我们的产品主要供应周边县区,已经形成了稳定的销售渠道。由于市场销路看好,今年扩大了生产规模,又增添了4台新设备,产能上去了,效益也更好了。算下来,在企业干活的村民,月人均能增收2000多元。”
一副副小手套,看似微不足道,但是在东风村村委会的努力下,“织”出了东风村的产业之路,也“织”紧了集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也为村民们“织”出了一条致富之路。(丛中笑 李泳 周芳 段旭君)来源:齐齐哈尔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