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黑龙江经济网 > 法治龙江
伊春:“五级”加“三端”筑牢平安建设之基
来源:法治日报   2025-11-19 11:24:11

□崔东凯 张冲 皮艳蕾
  红松故乡,天然氧吧。
  黑龙江省伊春市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小兴安岭纵贯全境,素有“祖国林都”之美誉,是黑龙江省唯一一个连续3次捧得“长安杯”的城市,连续5届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
  早市、夜市、步行街、景区路口……从清晨到深夜,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总能与政法干警们不期而遇,他们用自己的坚守擦亮平安底色。平安之城已成为林都伊春最亮丽的名片。
   2023年以来
   打造“林都智能+”治理格局

  “外地游客的认可更证明伊春是一座平安之城。”伊春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张明浩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今年十一长假期间,伊春市公安局伊美分局朝阳派出所接到一名哈尔滨游客的紧急求助:他操作手机失误,一字之差误将住宿地预订到了长春,一行11人抵达伊春后已无房可住。接警后,民警多方联系周边酒店,均被告知满房。怎么办?民警主动提出:自家有一处闲置房屋,虽条件一般,但地方够大家暂住一晚。就这样,解了大伙的燃眉之急。
  说到此处,张明浩笑着对记者说:“这就叫宠客宠到‘家’!”
  据了解,2023年,伊春市全面推进“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设,持续打造“林都智能+”治理格局。
  在充满了烟火气的金街集市,记者看到金林区人民法院西林法庭的干警们忙着宣传推广网上立案、“龙法和”小程序等智慧法院服务。当好法治宣传员、矛盾化解员和游客权益的守护者,“三尺宣传台”被游客亲切地称为“夜市里的法治守护站”。
  “这个二维码真给力。”扫码体验后,山东游客张先生竖起了大拇指。
  伊春市司法局创设“公法伴游”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积极推广“公法伴游四季无忧”二维码,实现一码导航、一键定位,让游客享受7×24小时免费法律咨询服务,让游客在伊春玩得开心、住得安心、消费放心。
  “我刚才情绪过于激动,抱歉啊!”“我也没控制好,请别往心里去……”金山鹿苑景区内两名女游客在喂食小鹿时发生碰撞,进而引发争执。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巡查发现后,立即上前安抚双方情绪,将二人引导至休息室进行调解,双方最终握手言和。
  伊春市综治中心主任李建军告诉记者,市综治中心变被动接案为主动服务,与法院、公安、司法、文旅构建一次反映、一次性受理、一站式服务、五家联动的林都“1115”涉旅联动解纷机制。今年以来,高效化解涉旅游纠纷553件,满意率达100%。
   2024年以来
   践行“枫桥经验”伊春样板

  223号界碑矗立于嘉荫县的黑龙江畔,碑身刻有“中国”字样,是“一眼望两国”的特殊地理节点,更是游客们排队拍照打卡点位。
  “今年有两位外地游客在排队拍照时起了争执,警察仅用2分钟便抵达现场控制事态,并最终圆满化解纠纷。”嘉荫县公安局局长杨建威笑着对记者说,“那俩游客还纳闷呢,警察是飞来的吗?”
  在嘉荫县公安局情指中心的大屏上,各个“移动警务快速反应点位”的实时动态一目了然。每个点位都配备了防暴叉、防爆盾牌、对讲机、执法记录仪、移动警务终端等数字化装备,与后台的可视化指挥系统形成“数据闭环”。情指中心通过可视化指挥系统,可实时调动部署街面警力,精准实时掌握治安动态,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这正是伊春市自2024年以来,建立具有当地特色的线上线下四级矛调解纷新矩阵,积极打造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伊春样板的生动注脚。
  嘉荫县委政法委书记孙鸿泉向记者介绍说,嘉荫县与俄罗斯的边境线(界江)长度约为246公里,已实现重点江段视频信息采集全覆盖,边防部队和移民管理警察通过步巡、车巡和艇巡进行常态化24小时巡逻,并与俄方建立定期联合执法机制。
  “我想给刚出生的孙子办户口,去哪个窗口?”
  张大爷的话音刚落,一台通体浅蓝色的智能机器人便缓缓“走”上前,用温和的语音回应:“您好,这边请,我带您去窗口。”
  记者了解到,这台智能机器人名叫“龙小边”,是嘉荫县朝阳边境派出所提升服务效能的“新帮手”,具备智能语音交互功能,可协助办理100余项高频户籍业务,它既能“听得懂、说清楚”,又能在屏幕上“显明白”,可以根据业务类型精准导引办事群众到对应窗口或自助办理区域。
   2025年以来
   探索“红松531”伊春实践

  11月4日下午2点,记者在伊春市铁力市综治中心的大屏幕上看到当天实时数据“364”,意味着当天有364人进入综治中心办理咨询、求助、解纷各类业务。
  “今天截至目前中心已经受理并处置了5起纠纷。”铁力市综治中心主任王雪介绍说,“我们创新推行使用‘动态预约+联合调解’模式,按‘高频优先、错峰使用’原则,设立20个窗口,推动31家职能部门协同入驻,实现群众只进一门、诉求全响应。”
  2025年,伊春全面完成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积极探索建立“红松531”伊春新实践,即党委领治、政府主治、部门齐治、社会协治、群众自治“五治一体”,治理信息化平台统筹协调端、“伊网通”App基层工作端、“伊网通”微信小程序群众服务端三项信息化工具,采集能力、输出能力、共享能力全面的一个数据底座。
  伊春市全面建立纵向贯通“五级”(市县乡村网格)和“三端”(平台端、网格员端、群众端App),横向连接法院、公安、应急、城管、消防、司法等综治中心治理信息化系统,采集录入各类信息155.8万余条。全面完成了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242家各级综治中心(站)累计受理矛盾纠纷2560件,化解2440件,化解率达95.31%。如今,“进中心,解纠纷”已经成为当地百姓面对急难愁盼的首选。
  “今年7月,铁力市一家大型黄金销售企业门店突然撤店并解散顾客群,引发消费者恐慌。”铁力市委政法委书记孟维东对记者说,“情况紧急,综治中心立刻联动市监、公安、法院等多部门会商,在3个工作日内高效化解纠纷,促使74位消费者和商家达成调解协议。”
  “平安建设,源于热爱,成于坚守。”采访中,伊春市委政法委书记陈岩目光中透着坚定,“通过坚守,平安伊春建设实现了从‘平安’向‘长安’的深刻跃迁。伊春市政法系统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筑牢平安建设坚实基础,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安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号-1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非授权转载,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