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经济网讯(程桂兰)为切实保障冬储苗木存活质量,夯实明年生态修复工作基础,十八站林业局中心苗圃围绕“安全越冬”这一核心目标,以精细化管理为着力点,从“分类、作业、监测”三个维度精准施策,构筑冬储苗木“防护屏障”。

精准分类,绘制越冬“精细图谱”。工作人员根据苗木品种、树龄、生长状况以及耐寒特性,排查苗圃内冬储苗木,并分类建立档案。分别标注西伯利亚红松、云杉、樟子松等不同种类苗木耐寒等级、特殊养护要求及适宜温、湿度区间,形成可视化的“越冬管理图谱”,达成“一类一策、一株一档”的管理目标,为后续养护工作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撑。

标准作业,筑牢养护“硬核规范”。严谨制定冬储苗木养护操作标准,明确防寒措施落实、日常养护流程具体要求。针对圃地中的西伯利亚红松苗木,统一实施防寒毡遮盖、木块钉钉等防寒处理;采用码垛、放河沙压实的方式储存苗木,并定期开展苗木根系检查与监测工作。依照标准浇水,锁住苗木根系水分,确保养护环节“无死角、无疏漏”,规范育苗作业,增强苗木抗寒能力。
动态监测,搭建智慧“防御网络”。应用智能监测设备,实时采集苗圃内温度、湿度、土壤含水量等关键数据,构建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监测机制。一旦发现环境参数异常或苗木出现生长预警,即刻启动应急处置方案,通过精准调控温湿度、及时补充养分等措施,有效抵御低温、霜冻等恶劣天气侵袭,全力确保冬储苗木安全越冬。

十八站林业局中心苗圃目前已储备西伯利亚红松、云杉等轻基质容器苗木254万株、新播苗木55万株、留床苗木37.5万株,为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供应优质苗木注入了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