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黑龙江经济网 > 聚焦三农
“务工监督一肩挑” 引龙河农场“身边人”护航良田建设
来源:黑龙江经济网   2025-11-27 11:18:01

黑龙江经济网讯(隋颖 刘利春)“白天在工地务工挣钱,休息时拿起卷尺当监督员,既干好了活,又把好了项目质量关,这日子过得踏实又有意义!”引龙河农场第五管理区职工姜师傅一边麻利地平整机耕路面,一边向笔者展示他随身携带的监督记录本。

近日,引龙河农场创新推行群众监督员制度,选拔一批义务参与的本地职工和工地务工人员担任监督员,让这些“身兼两职”的“身边人”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线哨兵”,以“务工+监督”的双重身份筑牢项目质量防线。

在引龙河农场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务工监督两不误”的场景随处可见,这些“身边人”凭借双重身份的独特优势,把监督触角延伸到施工每一个细节。本地职工刘师傅负责田间道路平整,休息时便掏出卷尺核对道路宽度;工地务工的李师傅专攻机耕路铺设,换班间隙就蹲下身,用碎石片划开浮土查看基层厚度。双重身份让监督员们对施工问题“明察秋毫”。在群众监督员的积极参与下,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质量显著提升,施工进度逐步增快,将职工从项目“受益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建设者”,提升了项目的透明度和实施效果。

“选监督员,就得选这些天天泡在工地上、熟悉农田情况的‘自己人’。”农场工程建设部总经理刘利春介绍,此次选拔的监督员均来自各管理区的本地职工和项目工地务工人员,选拔标准紧扣“政治素质高、责任意识强、懂施工流程、熟悉田间情况”四大核心。最终,4名既有务工经验又热心公益的“身边人”脱颖而出,组成义务监督队伍。他们无需脱离务工岗位,只需在工作间隙履行监督职责,这种“就地取材”的监督模式,不仅让监督更接地气,更让务工人员从“单纯干活者”转变为“项目共建者”,主人翁意识显著提升。

引龙河农场202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规模2.50万亩,分别位于第五管理区、第七管理区两个片区。项目建成后,将改善排涝面积3.6866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85万公斤,年增加纯收入总额473.75万元,直接受益农业人口2200人,人均纯增收2153元。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号-1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非授权转载,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