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黑龙江经济网 > 红色之旅 > 时代楷模
马恒昌小组 我国班组建设的摇篮
来源:龙头新闻   编辑:郑伟   2021-06-25 10:22:14

□ 通讯员 宋家兴 记者 姚建平/文 姚建平/摄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作为中国产业工人的代表,1951年马恒昌向全国工人班组发出了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的倡议。一时间,全国各地18000多个班组积极响应,工人们的热情空前高涨,许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成倍,甚至几十倍地增长。马恒昌带领组员展开劳动竞赛,搞生产革新,改进14种工具,提高工效2倍多,创造了提前22天完成4个月工作量的新纪录,使马恒昌的名字第一次与他所在的小组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此,“马恒昌小组”成为全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

近日,记者跟随“红色印记——讲述龙江百年党史故事”主题调研采访团来到马恒昌小组纪念馆,通过展馆中一个个历史物件和资料,以及马恒昌小组现任组长、马恒昌孙子马兵的介绍,了解我国工业战线老英雄奋斗的一生,感受新中国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精神、劳动热情和精神风貌。

在我国机床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的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所属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被誉为“我国班组建设的摇篮”的马恒昌小组与共和国同龄并伴随着共和国一同成长,高举红旗永不退色的英雄集体,开创了中国工运史上“劳动竞赛”“民主管理”“技术革新”的先河。

1949年4月28日,沈阳第五机械厂一个生产班组通过革新加苦干,在劳动竞赛中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被命名为马恒昌小组,这是最早以个人的名字命名的全国劳模班组。1950年10月,马恒昌小组随第五机械厂的一部分迁到齐齐哈尔市,企业更名为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

马恒昌小组现任组长马兵讲述马恒昌的事迹

半个多世纪以来,马恒昌小组一直是我国工业领域的一面旗帜。他们先后两次获得全国劳动竞赛红旗,第一任组长马恒昌13次受到毛主席接见。

作为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中国工运活动家、全国著名先进班组和职工民主管理的创始人,马恒昌一生从不居功自傲,始终把自己当成一名普通工人。他为自己立下这样一条规矩:在个人利益问题上,不张口,不伸手,不搞特殊化。

“从小我们一家人就住在16平方米的平房里,工厂年年盖新楼,领导多次要给家里调房,但爷爷说什么也不肯搬。”据马兵回忆,直到1983年,马恒昌身患癌症去北京治疗后,厂里才说服他搬进了新盖好的楼房。

虽然对自己严格,但为了党和国家却可以献出一切。沈阳解放后,国民党反动派在逃亡前,将工厂主要设备、精密的量具和刀具全部破坏。第五机械厂原是一所兵工厂,为了支援前线工厂,必须要尽快恢复生产。这时,马恒昌主动捐献自己珍藏多年、可以换回全家一年口粮的“千分尺”。正是由于主动捐献“千分尺”这个举动,在厂里引发了轰动,带动了全厂工人捐献器材的热潮,有力地推动了工厂生产的恢复与发展,为支援解放战争做出了很大贡献。

马恒昌小组现任组长马兵介绍目前小组发展情况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是马恒昌经常说的话,也是马恒昌小组成员一直沿用至今的座右铭。纵观企业发展的各个重要历史时期,马恒昌小组总能以自身的表率示范作用把全厂职工带动起来,形成一种强大而持久的合力,推动企业经济向前发展,这正是马恒昌小组示范作用和精神的魅力所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束缚,齐二机床职工每月才开二三百元,全场上下人心浮动。这时,马恒昌小组站了出来,做工作,带头干,有一个时期,工厂工具和辅料供应不上,班组长们自己出钱买刀具,并从家里拿来旧布擦机床,拿来豆油挑丝杠。模范作用就是一面旗帜,深深地影响、感染着组员,燃起了齐二机床人二次创业、振兴企业的熊熊火炬,赢来了企业重振雄风的曙光。

马恒昌小组组员正在加工零部件

七十多年来,马恒昌小组的组长换了十几任,组员换了十几茬儿,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几百名领导干部和技术工人,始终保持着敢打硬仗、勇挑重担、创优质、夺高产、主动为国家多做贡献的精神,成为全国机械工业战线上的排头兵。马恒昌小组已累计实现革新成果1251项,采用先进技术175项,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132项;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4名、省部级劳动模范19名、市级劳动模范39名,3人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有3人11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1人2次当选全国人大常委,1人被选为十八届、十九届党代表;曾7次被命名为全国先进集体,55次受到省部级的表彰奖励。马恒昌小组是获得各级集体荣誉最多的班组。

马恒昌小组纪念馆迎来众多参观者

“它能够代表齐二机床人在过去70多年中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这种精神,我们会把这种精神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发扬下去。”对于未来,马兵坚定地表示,小组成员将在新的历史时期立足本职岗位,不断开拓创新,成为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新时代产业工人,以自己的模范行动,继续当好时代的领跑者,让马恒昌小组精神代代相传。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号-10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非授权转载,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