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黑龙江经济网 > 大兴安岭
塔河县十八站乡:依托特色民族优势 打响“宜居宜游”乡村金招牌
来源:黑龙江经济网   编辑:崔冰   2022-10-31 15:32:09

□田旭 黑龙江经济网记者马朝林

近年来,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立足民族品牌、区位优势,确定了“民族风情旅游”的发展目标,实施建设了“鄂族村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鄂族新村少数民族发展项目”。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了农业与旅游业的完美融合,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已成为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业态、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农民致富的新途径。2022年1至8月,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鄂族村旅游接待中心宾馆、撮罗子、特色木屋、礼仪接待餐厅等配套旅游设施营业额超过60万元,较2021年营业额增长20万元以上,餐饮、住宿接待超过3000人次,较2021年增加2000人次。2021年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净收入74.45万元,较2020年增长38万元;带动全乡脱贫户增收37.16万元,较2020年增加19万元;预计2022年项目净收入约88.3万元,预计收入较2021有所提升。

争取惠民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党委、政府积极向县委、县政府与各行业部门申请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和涉农财政专项资金,结合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各行政村脱贫户以及一般农户数量,通过入户走访听取民意、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研究、乡党委会研究审核等程序将财政资金合理分配,由原来的传统常规产业谋划,逐步拓展到打造休闲旅游、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更加注重开发“好山好水好风光”,“好人好物好文化”的农业农村资源,发掘出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潜在价值。

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族乡民族风情园传统特色民宿。(田旭/摄)

完善设施建设,打造特色休闲旅游品牌。借助鄂伦春族得天独厚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以鄂族风情为主题的全产业综合性休闲旅游产业。建立“投入清单”,先后打造鄂伦春民族风情园、旅游接待中心、斜仁柱造型住房、骑马场、射箭场、鄂伦春民俗馆、民族风情广场、文化长廊等休闲旅游阵地,推进鄂伦春族原始生活旅游区项目,使旅游区内供热、供电、给排水配套基础更加完备,巷道、水厕、自驾游停车场、文化长廊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餐饮、住宿、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齐全,吃住行游购娱学等休闲体验功能完备。让来访游客可以全景式体验鄂族同胞下山定居前的原始狩猎生活,通过鄂族歌舞团、民族手工艺品、民族博物馆,多角度、全方位展现鄂伦春民族的风俗传统、发展历程及文明成果,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兴安民俗旅游区。

挖掘本土特色,转化休闲旅游发展效能。2019年在第三届白桦奖鄂伦春民间手工艺品大赛中,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鄂伦春民间艺术家和文化爱好者们纷纷展示出鄂伦春民族的宝贵技艺,用他们的双手传承和保护好鄂族非遗文化,创造未来美好生活;2022年旅发大会期间,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推出鄂伦春族手工艺品并延伸到剪纸、刺绣、烫画以及桦树皮花等,以其精致的外观和现场制作吸引了大量当地群众和过往游客驻足。期间鄂伦春族民间手工艺品被参观来访的游客一扫而空,带动手工艺人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鄂族村国家级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郭宝林老师亲手制作的桦树皮船,船身长10.02米,宽1.5米,由颁证官、公众媒体和大众亲自见证记录诞生,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公司评定为中国最大的桦树皮船,进一步将民族非遗文化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效能。

优化联农带农机制,助力乡村振兴多向发展。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突出地域休闲旅游特色探索多渠道联农带农。结合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实际,通过听取民意,站在农民的立场上考虑产业项目资产联农带农机制,哪种机制好就推广哪种,不搞“一刀切”,确保项目联农带农符合农民意愿。

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发展休闲农业的条件优越,内容丰富,潜力巨大,前景十分广阔。接下来,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将积极谋划相关产业项目,不断完善发展壮大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休闲农业产业,让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特色休闲旅游成为具有生命力的新型旅游产业,全面打响兴安岭上旅游发展“金”招牌,实现新时代乡村“宜居宜游”新风貌。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号-10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非授权转载,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